A.明清時期各中央司法機構(gòu)的職能與隋唐時期相反,刑部負責審判,大理寺負責復核 B.明朝的廷杖之制是根據(jù)皇帝意志而形成的法外用刑慣例 C.明清會審制度是慎刑思想的反映,但是導致多方干預司法,使實際執(zhí)法與法律制度日益脫節(jié) D.“申明亭”為明代法定的基層調(diào)解機構(gòu),對維護社會秩序有一定積極作用
A.北魏太武帝時正式確立了死刑復奏制度 B.唐朝的死刑案件在地方實行“三復奏”,在京師實行“五復奏” C.明清時期的朝審制度取代了死刑復奏制度 D.死刑復奏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既加強了皇帝對司法、審判的控制,又體現(xiàn)了皇帝對民眾的體恤
A.西周時期“聽訟”為審理民事案件,“斷獄”為審理刑事案件 B.唐代縣以下鄉(xiāng)官、里正對犯罪案件具有糾舉責任,對輕微犯罪與民事案件具有調(diào)解處理的權(quán)力 C.明代的大審是一種會審制度,每三年舉行一次 D.清末改大理寺為大理院,為全國最高審判機關(guā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