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“調(diào)皮鬼”,上課不專心,課后與同學追逐打鬧,花錢無節(jié)制,甚至連放學回家的車費都要向老師借。老師找他談話后他答應(yīng)改過,但并無實際行動。
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師,將如何運用有關(guān)德育知識來解決這一現(xiàn)實問題?開學不久,陳老師發(fā)現(xiàn)學生楊朗有許多毛病。陳老師心想,像楊朗這樣的學生缺少的不是批評而是肯定和鼓勵。一次,陳老師找他談話說:“你有缺點,但你也有不少優(yōu)點,可能你自己還沒有發(fā)現(xiàn)。這樣吧,我限你在兩天內(nèi)找到自己的一些長處,不然我可要批評你了。”第三天,楊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陳老師,滿臉通紅地說:“我心腸好,力氣大,畢業(yè)后想當兵。”陳老師聽了說:“這就是了不起的長處。心腸好,樂于助人,到哪里都需要這種人。你力氣大,想當兵,保家衛(wèi)國,是很光榮的事,你的理想很實在。不過當兵同樣需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,需要有真才實學。”聽了老師的話,楊朗高興極了,臉上露出了微笑。
案例中陳老師在教育過程中主要遵循了哪些德育原則? 一位家長在星期一發(fā)現(xiàn)兒子上學時磨磨蹭蹭,于是追問是怎么回事,孩子猶豫了半天才道出實情。原來在上個星期二早上,班主任老師召開全班同學會議,用無記名的方式評選三名"壞學生",因有兩名同學在最近違反了學校紀律,無可爭議地成了"壞學生";而經(jīng)過一番評選,第三頂"壞學生"的帽子便落在兒子頭上。這個9歲的小男孩,居然被同學選出了18條"罪狀"。當天下午年級組長召集評選出來的"壞學生"開會,對這三個孩子進行批評和警告,要求他們寫一份檢查,將自己干的壞事都寫出來,讓家長簽字,星期一交到年級組長手中。該家長當著孩子的面沒有表示什么,簽了字便打發(fā)孩子去上學了。隨后,她打通班主任的電話,詢問到底是怎么回事。班主任說:"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壞的孩子,這是同學們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選出來的。"當她質(zhì)疑這種方法挫傷孩子的自尊心時,老師卻回答"自尊心是自己樹立的,不是別人給的",并說他們不認為這么做有什么不對,其目的也是為了孩子好。自從這個9歲的孩子被評選為"壞學生"后,情緒一直非常低落,總是想方設(shè)法找借口逃學。
問題:請用相關(guān)的德育原則對該班主任的做法進行評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