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行知任育才中學的校長時,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磚頭砸同學,就將其制止,并責令其到校長室。等陶行知回到辦公室,見男生已在辦公室等他。陶行知掏出一塊糖給他:“這是獎勵給你的,因你比我按時來了。”接著又掏出一塊糖給男生:“這也是獎勵給你的,我不讓你打人,你立刻住手了,說明很尊重我。”男生將信將疑地接過糖果。陶行知又說:“據(jù)了解,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,說明你有正義感。”陶行知遂掏出第三塊糖給他。這時男生哭了;“校長,我錯了,同學再不對,我也不能采取這種方式。”陶行知又拿出第四塊糖說:“你已認錯,再獎你一塊,我的糖分完了,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。”
試用我國中小學常用的德育原則分析上面的德育案例,具體說明哪些地方體現(xiàn)了哪些德育原則。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“調(diào)皮鬼”,上課不專心,課后與同學追逐打鬧,花錢無節(jié)制,甚至連放學回家的車費都要向老師借。老師找他談話后他答應改過,但并無實際行動。
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師,將如何運用有關德育知識來解決這一現(xiàn)實問題?開學不久,陳老師發(fā)現(xiàn)學生楊朗有許多毛病。陳老師心想,像楊朗這樣的學生缺少的不是批評而是肯定和鼓勵。一次,陳老師找他談話說:“你有缺點,但你也有不少優(yōu)點,可能你自己還沒有發(fā)現(xiàn)。這樣吧,我限你在兩天內(nèi)找到自己的一些長處,不然我可要批評你了。”第三天,楊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陳老師,滿臉通紅地說:“我心腸好,力氣大,畢業(yè)后想當兵。”陳老師聽了說:“這就是了不起的長處。心腸好,樂于助人,到哪里都需要這種人。你力氣大,想當兵,保家衛(wèi)國,是很光榮的事,你的理想很實在。不過當兵同樣需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,需要有真才實學。”聽了老師的話,楊朗高興極了,臉上露出了微笑。
案例中陳老師在教育過程中主要遵循了哪些德育原則?